“作为全省行刑反向衔接工作试点之一,我院以个案为切口,将数字检察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搭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以关键身份要素信息为核心,在不同行政主体执法数据之间进行碰撞,精准发现并排查案件线索,为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明确了方向。”在2月20日召开的张家口市检察系统数字检察业务交流会上,张家口市桥东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张春辉的介绍引发了参会人员的浓厚兴趣。
2023年7月,最高检下发《关于推进行刑双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 构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实践中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后“不刑不罚”的问题,调整优化了分工。确定不起诉案件后的反向衔接工作由行政检察部门牵头负责,加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消除追责盲区,打破不刑不罚“怪圈”。
《意见》实施后,桥东区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在审查一起帮信犯罪相对不起诉案件时,发现该案被不起诉人虽不构成犯罪,但其行为已经违反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应当受到行政处罚,遂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意见书,要求对违法行为人进行行政处罚。
为了做好刑事司法和行政处罚的无缝衔接,净化网络环境,实现网络安全的源头治理,该院随后对近年来办理的网络犯罪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并搭建“网络犯罪反向衔接法律监督模型”。该模型通过设定逻辑碰撞规则,按照既定的思维图谱,在检察机关不起诉案件数据和相关行政机关行政处罚数据之间进行碰撞对比,从而精准筛查发现案件线索。模型运行以来,该院通过该模型已精准筛查多条线索,经进一步核实,已全部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意见书,督促其落实相关行政处罚。
同时,该院根据网络安全法第六十三条第三款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运营关键岗位的从业限制规定,在“网络犯罪反向衔接法律监督模型”的基础上,延伸出“违法人员从业限制法律监督模型”,强化了行业整顿,实现了网络环境的溯源治理和相关执法主体的协同治理。
截至目前,该院已依托“网络犯罪反向衔接法律监督模型”发现多起案件线索,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意见书、检察建议书共计16件,并对8名网络犯罪违法行为人进行了从业限制